出色的經濟學家,長於數理分析的居多。但也有不少頂尖高手,卻很少使用高深的數學工具。他們的靈感和貢獻,主要來源於豐富的直感、敏銳的觀察以及對理論的深刻理解。如創立人力資本理論的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開創資訊經濟學和政府管制經濟學的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拓展經濟分析到非經濟領域的貝克爾 (Gary S. Becker),都屬於這一類。

  我初學現代經濟分析時,很喜歡它的數理部分。總覺得文字敍述拖泥帶水,憑空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模糊了理論的邏輯脈絡,不如數學表述直接觸及核心,幾個公設與定理,三下五除二,便把經濟學理論那種精巧嚴密的邏輯結構,毫無遮掩地呈現在你的面前,很是暢快淋漓。直到自己嘗試著把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時,才發現,真正的經濟學思維,根本不可能從數理模型中學到。於是又回過頭去研讀斯蒂格勒、貝克爾等人寫的本科生教科書,時有所悟,不禁對大師們思想的深刻、明晰和敏銳,佩服得五體投地。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的優點就像是梅干一樣 這個梅干就黏在背上
這個世上每個人的背上都黏了各種形狀 各種口味的梅干
但是因為黏在背上 所以無法知道這些梅干的好處
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祇是一堆白米而已...而獨自哭泣...
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背上就黏著梅干呢...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