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文字 (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PTT看到的文章.....

作者/傾城361度

大約任何一個女人都需要一個至多個仰慕者,不分青紅皂白幫妳說話,替你找理由。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就像等待計程車
不知道什麼時會來臨
當自己處在黑暗中的身影被前來的計程車車燈照射到時

才第一次了解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  http://www.wretch.cc/blog/mlchen&article_id=2559413  
 
  有三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為了突顯現在美國學術界一味要求學者拚命開研討會,發表許多無意義論文的荒謬之處,寫了一個「論文生產程式」,結果用這個程式所寫出來的一篇毫無意義的論文,竟然真的騙過了層層審核,還獲邀發表,笑壞了這三個學生。  
  這個叫「傑若米.史崔柏林」的麻省理工研究生,和兩個同學,相當質疑美國許多學術研討會要求的學術論文標準,甚至懷疑那些審核的學者,到底有沒有好好看過來稿,於是寫了一個「論文產生程式」,這種程式,會混合許多學者愛看的術語與句型,再加上統計圖表,註釋與說明等,做出一篇篇格式標準,但內容完全不知所云的論文。他們用這種程式,生產出許多篇這種論文,然後投稿到一個研討會去;結果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其中一篇叫「挖土:探討其如何典型地合併,與去除其多餘部份之方法論」的論文,竟然通過審核,獲邀發表,三個學生知道之後,差點沒笑翻了。   
  事實上,美國學術界不斷要求學者發表論文,而不管其品質如何的風氣,長久以來,一直被部份學者詬病;1996年,一名紐約大學物理學家「索卡」,以一篇摻雜各個學派理論、文獻,再加上自己虛構內容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也通過審核,獲邀發表,「索卡」後來在另一本學術期刊當中,自己揭露了這個事實,並且痛批了美國學術界這種「只要求學者拚命寫論文,卻不好好要求品質」的風氣。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多時候,
愛一個人愛得太深,人會醉。
而恨得太久,心也容易碎。

我不過是俗世中的一粒微塵,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轉自ptt ]

  Blog,原名叫做"Web log",直翻叫做"網路日誌",在中國叫它"博客",而我們這邊叫做"部落格"。寫部落格的人就是部落客 ^^!
中國的翻譯是想強調的是內容多元性與個人自主性(可是中國卻會限制言論自由-_-..很諷刺~),而台灣的翻譯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經營Blog的一群人習慣在網誌中到處瀏覽,選取自己喜歡的blog做為連結或是互相引用,無形之中就成為一個群聚,就好像"部落",而"格"則是以網頁呈現的形式而言,每日一篇,形成一格一格的區塊,成為當時翻譯力求貼切的主要考量。

  Blog與一般網頁最大的不同點是傳統網站是以"網頁"為中心,而Blog是以『張貼文章』為中心。因此是以時間為主軸,最新張貼的文章放在最上面,便成了Blog必備要素之一。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堅毅——《聖鬥士星矢》

        雖然已是十年過去,但《聖鬥士星矢》的熱浪依然未曾減弱。當年迷戀它的孩子們現在正是擁有獨立思想的年輕人。在他們筆下,無數優秀的文章是源源不斷的充實著《聖鬥士》的精神世界。 不過,在這些帖子裏,大多的朋友多是在緬懷那十二個如花似玉的黃金,對於書中的真正主角,五位青銅聖鬥士,對於他們的形容都凝聚成了一個詞——小強。 
        不可否認,車田為了突出五青銅的主角身份,讓他們一次次燃燒著小宇宙,近乎不可能的打倒了一個又一個敵人。結果,他們一次次拖著佈滿傷痕的身軀從地上爬起時,已經成為了眾人的笑料。 但是,我們有沒想過,儘管如此的情節讓人看起總是有幾分牽強,他們的奮鬥都被我們諷刺為盲從,但五位青銅聖鬥士那種為了使命的完成,而一次次與命運奮起抗爭的堅毅果敢在這世界上是沒幾個可以做到的。他們為了心中的希望,不顧對手的強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用盡了所有的力量,忘卻了所有的痛苦與強大的對手抗爭,難道這不值得我們去尊敬嗎? 
        更重要的是,在困難前,現實中的我們有多少次曾經退縮了呢?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很多男人覺得女人是外貿協會,
通常這樣說的人,自己也是外貿協會的.

這本書 裡提到: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79097&last=553515

我的照片也許不是最美的景色,
但,一定是最好的回憶。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色的經濟學家,長於數理分析的居多。但也有不少頂尖高手,卻很少使用高深的數學工具。他們的靈感和貢獻,主要來源於豐富的直感、敏銳的觀察以及對理論的深刻理解。如創立人力資本理論的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開創資訊經濟學和政府管制經濟學的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拓展經濟分析到非經濟領域的貝克爾 (Gary S. Becker),都屬於這一類。

  我初學現代經濟分析時,很喜歡它的數理部分。總覺得文字敍述拖泥帶水,憑空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模糊了理論的邏輯脈絡,不如數學表述直接觸及核心,幾個公設與定理,三下五除二,便把經濟學理論那種精巧嚴密的邏輯結構,毫無遮掩地呈現在你的面前,很是暢快淋漓。直到自己嘗試著把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時,才發現,真正的經濟學思維,根本不可能從數理模型中學到。於是又回過頭去研讀斯蒂格勒、貝克爾等人寫的本科生教科書,時有所悟,不禁對大師們思想的深刻、明晰和敏銳,佩服得五體投地。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的優點就像是梅干一樣 這個梅干就黏在背上
這個世上每個人的背上都黏了各種形狀 各種口味的梅干
但是因為黏在背上 所以無法知道這些梅干的好處
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祇是一堆白米而已...而獨自哭泣...
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背上就黏著梅干呢...

tea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23